坩堝(Crucible)是化工行業中使用的一種杯狀器皿,最早使用于煉金術實驗,用途是盛液體或固體進行高溫加熱,是保證化學反應順利進行的基礎。坩堝的材料要求耐熱、堅固,而且在高溫下也不易發生化學反應,歷史上最早的坩堝是用黏土制成的,發展到現代已經可以由任意能夠熔化或改變其內容物的材料組成,如石英陶瓷、剛玉、氮化硼、氧化鋯、石墨以及鉑、鎳、鉻等金屬。
其中氮化硼(Boron Nitride)是一種具備廣闊應用前景的先進陶瓷材料,是由氮原子和硼原子所構成的晶體,化學組成為43.6%的硼和56.4%的氮,具有四種不同的變體:六方氮化硼(HBN)、立方氮化硼(CBN)、菱方氮化硼(RBN)、纖鋅礦氮化硼(WBN)。
六方氮化硼粉體
由于氮化硼材料具有與石英(quartz)相當的熱膨脹系數,但是熱導率足足是后者的10倍,因此抗熱震性能相當優良,可以降低因溫度迅速變化而導致破裂的風險,在20~1200℃循環數次也毫無問題。另外,氮化硼與酸、堿、玻璃及大多數金屬不起反應,機械強度低,只比石墨略高,但在高溫下不會有負載軟化現象,可用一般金屬加工機臺加工,因此確實適合用作熔煉、蒸發金屬的坩鍋、器皿、液態金屬輸送管及鑄鋼用的模具。
氮化硼坩堝的分類
氮化硼目前市面上氮化硼坩堝分成兩種:
1.PBN坩堝
通常是采用含硼氣體(BCl3或B2H6)當原料,以化學氣相沈積法方式制作,不過因B2H6有劇毒,目前多以BCl3為原料。這當中含硼氣體經過熱解(1500~1800℃)與NH3在高溫反應室內反應成氮化硼固體,化學方程式如下。因為反應中有發生熱解反應,因此又稱為熱解氮化硼坩堝(俗稱PBN坩堝)。
BCl3+NH3=BN+HCl
PBN材料的生長過程類似于“落雪”,即反應中生長的六角形BN小雪片不斷地堆落在加熱的石墨基體(芯模)上,隨著時間的延長,堆積層在加厚,即形成了PBN的殼體,脫模取下即是獨立的、純的PBN部件,留于其上即是PBN涂層。
由于PBN坩堝不必經過傳統的熱壓燒結過程,無須添加任何燒結劑,因此具有很高的純度(99.99%以上),在真空下的使用溫度高達1800度,氣氛保護下使用溫度最高可達2100℃,(一般用氮氣或者氬氣),使用在蒸鍍/分子束磊晶(MBE)/GaAs長晶等用途居多。另外,因沉積速度很慢,因此PBN坩堝價格相當昂貴(多為小尺寸坩堝)。
2.燒結BN坩堝
燒結BN坩堝是采用六方晶系的氮化硼與助燒結劑(Y2O3等)當原料,成型后經高溫燒結制作,同樣也具有良好的耐熱性、熱穩定性、導熱性、高溫介電強度,能夠抵抗大部分熔融金屬的浸蝕。
不過由于燒結BN坩堝當中含有助燒結劑(1~6wt%),因此純度不如PBN坩堝高。但是價格相對便宜許多,適合制作大尺寸坩堝,其在氬氣或氮氣這類惰性氣體中,使用最高溫度為2800℃;在氧氣中的穩定度較差,只能使用在900℃以下。
氮化硼坩堝的應用
總而言之,氮化硼坩堝雖然成本上會偏高一些,但因為它有很好的熱沖擊特性、耐腐蝕、潤滑性、高溫絕緣性及高溫不反應性等優點,因此在特定領域相當實用。
比如說介于P-BN優秀的化學穩定性以及上述中的高溫絕緣特性、導熱性高、熱膨脹性低性能,它就非常適合作為在半導體制程等嚴格的環境條件下所使用的材料,如三五族半導體砷化鎵、磷化鎵、磷化銦。同時,由于氮化硼坩堝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極高的高溫電阻和介電強度,因此還可用于制作各種加熱器之絕緣材料或玻璃治具,加熱管管套與高溫、高頻、高壓散熱材料。
資料來源:
熱解氮化硼增鍋材料生長與性能,趙風鳴。
粉體圈NANA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