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簡介:
鈦白粉是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的白色顏料,被許多發達國家列為關鍵化學品,是生產紙張、涂料和塑料等工業產品的重要成分。作為世界上最白的東西,占全部白色顏料使用量的80%,由于它無毒無害,甚至可作為食品白色素、防曬品成分。
生產現狀:
2012年數據顯示,全球鈦白粉產能超過500萬噸,中國生產能力已達220萬噸,總產量150萬 噸,均超美國,躍身世界第一大鈦白粉生產國。然而尷尬的是,我國鈦白粉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同行存在較大差距。鈦白粉的生產工藝分為硫酸法和氯化法兩 種。氯化法與硫酸法相比,技術先進、流程短、工序少、勞動生產率高、三廢污染少;且產品質量好、能耗低、經濟效益更佳。國內近70家鈦白粉生產廠家中,除錦州鈦業一家采用氯化法,其余全部都在使用落后的硫酸法,氯化法產品的產量2萬多噸,占總產量份額不足2%。
一定有人會問,為什么不去搞粉體技術研發?其實早在20世紀70年代,國家就曾下決心進行氯化法技術的攻關,但一直未能突破。攀鋼前董事長樊政煒曾經為此感嘆:“氯化法鈦白技術是一塊巨人開墾的土地,太尖端,比珠穆朗瑪峰還高。”接觸過很多的行業,所有的生產企業都明白一個道理:生產原理很簡單,但實現工業化,完全是另一回事。
技術壁壘:
杜邦公司是氯化法生產鈦白粉的鼻祖,1959年率先實現工業化。迄今為止,全球成熟掌握氯化鈦白工藝技術的不外乎杜邦、沙特科斯特、美國特諾、亨斯曼和德國康諾斯幾家。早在1986年,國家計委批準錦州鐵合金公司立項建設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國內鈦白粉企業不斷的與他們進行溝通、談判、交涉。但這些國際著名的生產企業決定,氯化法鈦白粉工藝技術僅限于自己生產使用,對外不予轉讓。
破冰之路:
錦州鐵合金,也就是后來的錦州鈦業的上級單位,決定通過技術咨詢和聯合設計方式引進技術。然而,由于引進技術不完整,工藝未完全掌握,一直不能實現連續生產。一直到攀鋼集團2002年進入后,加大破解工藝難關力度,錦州鈦業逐漸實現裝置聯動連續運行,2004年首次實現達產和達效。
此后,國內企業看好市場,陸續加大氯化法的投入。攀渝鈦業以美國波富門斯公司提供的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技術為基礎,興建10萬噸氯化法鈦白生產線;佰利聯則以向PPG工業支付1.05億元技術轉讓費為代價,向其購買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工藝,也開始興建10萬噸/年氯化法鈦白粉的生產線;其他諸如云南冶金集團也紛紛投入巨資,開始了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的研發生產。
必須要提的是,前文中的攀渝鈦業和波富門斯。因為地處四川攀西地區,釩鈦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一,擁有全國90%、世界35%的 鈦資源,所以攀鋼決定憑借資源優勢做大做強鈦產業,于是成立了攀渝鈦業。而波富門斯是一家美國的技術顧問公司,在獲取技術方面,被杜邦認為涉嫌商業竊取。 甚至,攀渝鈦業前任董事長任凱在赴美技術談判期間,被美方扣留。事后結案,對波富門斯負責人進行了懲罰,駁回了杜邦對攀鋼的上訴。我們并不想過多探討孰是 孰非,也不想挖掘小道消息和八卦新聞。只是通過此事,側面反應出國外的技術封鎖有多么兇狠,破冰之路多么坎坷!
前景分析:
2014年年底,漯河興茂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氯化法鈦白粉項目完成試生產任務。據了解,2013年9月,鈦白粉項目進行試生產階段,至2014年9月項目試生產實現了全流程連續不間斷的滿負荷運行99小 時,產品品質經國家涂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全面檢測,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國際先進同類產品的質量標準。順利投產的話,加上錦州鈦業,將有兩家氯化法國內生產企 業出現。但引用孫中山的老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業內人士認為,現在國內企業的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與國外企業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產能小且成本 高。每每有人問起,國內的氯化法商品相比杜邦如何,仍然有聲音說“比起國內硫酸法的,氯化法肯定要好一些,但是比起進口的氯化法鈦白粉,國內還是差一 些”。業內有人曾提到,錦州比起杜邦、科美基、亨茲曼等在指標上相差20%左右。
結語:
2011年,硫酸法金紅石型鈦白粉價格跌至15000元/噸。在眾多企業開始虧損的時候,用氯化法鈦白粉價格依然在24000元/噸左右,利潤維持在7000元/噸。4年之后的今天,硫酸法鈦白粉價格甚至有跌破10000元/噸的,少數大廠也不過挺在13000元/噸左右,而氯化法鈦白粉的價格仍基本穩定。
無須更多理由,甚至無須環保倒逼,數字不會說謊,也更直觀。氯化法之路雖然艱辛,但目前看來卻是必經之路,國內鈦白企業雖然一直航行在暴風雨中,但既然已看到曙光,必然可以見到彩虹!
(粉體圈 作者:圈視角)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