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正巖課題組研制出一種浸潤性受到光調控的植物表面防護劑,可降低除草劑類農藥對非靶向作物的傷害,減少除草劑的危害,對作物進行保護。
相關成果已被美國化學會綠色化工領域核心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接收發表。
除草劑的使用大大減少了農業生產活動的人力成本,但在使用過程中,除草劑常發生漂移,導致其被農作物或樹木等非靶向作物吸收,從而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使作物減產甚至死亡。因此,迫切需要發明一種作物表面防護技術,減少除草劑對于非靶向作物的損害。

合肥研究院研制光致可變浸潤性的植物表面防護劑
課題組以生物炭(BC)和納米二氧化鈦為原料,再以氫硅油(HSO)對其改性,制備了一種浸潤性受到光調控的作物表面防護劑(LHNS)。該防護劑在作物葉片表面,通過紅外和紫外調節其親水疏水狀態,既可以保證疏水狀態下減少除草劑等在非靶向作物上的黏附,又可以保證親水狀態下葉面肥的高效使用。
具體原理是:在紫外光(UV)照射下,由于二氧化鈦的光催化活性,產生了許多?OH基團。OH能分解二氧化鈦表面的HSO,在LHNS表面引入大量的羥基和吸附水,生成親水LHNS(HL-LHNS),其又可作為提高葉面肥附著力的粘合劑;在紅外(IR)光照下,由于BC的光熱效應,HL-LHNS對水的吸附量降低,形成疏水性LHNS(HB-LHNS)。
該技術成本低,操作簡單,環境友好,可為作物的表面防護提供有效合理的解決方案與技術支撐,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來源: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