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3日,由粉體圈平臺主辦的“全國粉體工業防爆技術與設備研討會”在湖南長沙楓林賓館圓滿落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鋁粉、鋅粉、鎂粉、面粉、煤粉等可燃性粉體材料企業的安全負責人,以及粉塵防爆相關裝備的市場人員,共計112人參加本次活動。會議報告專家真誠分享與參會聽眾專業性強,讓本次會議現場充滿著強烈的學習氛圍。上午的報告太過于精彩,主持人不舍得催促打斷,拖到了中午12:30,會場還是滿滿的聽眾,大有精神糧食比吃飯更重要的味道。
參會人員在全神貫注地聽“干貨”報告
會議的調研報告顯示,本次會議的聽眾滿意度高達9.06(滿分10),這是一個對報告專家用心付出的認可,也是對粉體圈的肯定。一場專業的防爆技術交流會,不能夠解決所有的爆炸隱患,但一定可以給出很多可圈可點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提升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為找到正確的、便捷的防爆方向提供有力的支持。以下,我就本次報告嘉賓的報告做一些“管中窺豹”的注釋。
大連理工大學喻健良教授、博士生導師分享了題目為“氣粉兩相爆炸特性研究與案例分析”的報告。
喻教授提醒大家,實際發生的爆炸的機理或許比我們看到的復雜。例如,煤粉爆炸中可能是煤粉中伴隨的CH4,CO等氣體促使爆炸的加劇。鎂粉的爆炸,可能會因為鎂粉與水放熱反應,釋放出氫氣,爆炸威力更大。對于爆炸風險,我們認識不深刻,防范意識就不夠強。
細川密克朗荷蘭公司銷售總監Gertjan Teekman先生分享了題目為“細川密克朗在粉體處理行業的防爆技術及設備的選擇”的報告。
Teekman先生在報告中,毫不避諱的指出,他們遇到有的客戶為了節約成本,對于應該防爆的設備,讓供應商提供非防爆的設計,這種現象在歐洲也有。可見,企業生產安全意思的落后,也不僅僅是我們發展中國家的事情。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工業安全及爆炸防護研究所張小良博士、教授分享了題目為“粉體輸送和混合工藝中粉塵爆炸及解決方案”的報告。
張教授指出,解決防爆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流于形式。有些企業看起來防爆措施都做了,但會出現設計合理,安裝不到位的情況,或者使用沒有資質的防爆設備,這都依然是沒有解決安全隱患。
中鋼集團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王志副院長、總工程師分享了題目為“GB15577-2018《粉塵防爆安全規程》解讀”的報告。
王志身為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粉塵防爆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在對新國標解讀過程中,指出一個嚴肅的問題。企業違反國標的規程,看起來沒有什么法律問題,其實這個規程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約束。不按照國標執行,其實就是違法行為。
國家防爆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王新華博士、教授級高工分享了題目為“粉體材料爆炸風險評估及防控措施”。
王博士用幾個案例說明了對防爆知識的無知可能會帶來的嚴重后果,有些一次爆炸產生后,正確的處理可以降低危害,而不懂防爆機理的人急著救火,可能會引起二次爆炸,即所謂的幫倒忙,加劇了爆炸的威力。
中材人工晶體研究院爍光公司尹利君博士、教授級高工分享了題目為“紅外測溫窗口及防爆應用”的報告。
紅外測溫技術可以防微杜漸,在點火源未能形成時,就可以通過紅外成像技術捕捉到隱患點。等于是安全人員配上了一幅功能超強的眼鏡,為發現爆炸隱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長沙礦冶研究院、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鄒柏華教授級高工分享了題目為“湖南涉爆粉塵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的報告。
鄒教授從湖南省的案例分析了一下目前企業粉體防爆的真實水平,在排查湖南工貿企業時候,發現安全隱患隨處在。如鋁粉企業,鋁粉車間粉塵飛揚,設備安裝未緊固,隨時可能摩擦碰撞產生火花等。防爆需要從點滴做起,并且要持續的維護各種防爆設備。
上海化工研究院劉婷婷分享了題目為“粉末噴涂粉塵爆炸風險現狀與改造措施”的報告。
防靜電是防爆一個重要的話題,粉末噴涂反而是利用了靜電,讓靜電這個“魔丸”變成了“靈珠”。劉工對常見粉末噴涂中遇到的爆炸風險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應對措施。
河北銳智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張永春技術總監分享了題目為“防爆干法研磨鋁粉工藝及粉塵爆炸案例分析”的報告。
張總在報告中,用了大量的案例去一個個剖析,每個爆炸危害,產生的原因以及應該采取的措施。高清晰的爆炸現場圖片,設備和廠房被炸掉的狀態, 對參會者的視覺和心靈是不斷的沖擊,讓大家更容易去反思自己的工廠應該如何做好防爆措施。
集體參觀吉唯信金屬粉體有限公司
會議結束后的第二天,8月14日上午與會人員實地考察了日本東洋鋁業下屬單位湖南寧鄉吉唯信金屬粉體有限公司。讓第一天的理論學習,有了實踐的機會。親自考察一下,日本的粉體生產企業是如何做好防爆措施的,讓本次學習的內容更加充實。
粉體圈 作者:沐恩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520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