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LBNL)在Nature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研究人員利用三層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HBN)制備出了一種可以從超導體任意切換為絕緣體的裝置。
石墨烯/氮化硼超晶材料結構示意圖
(灰色為三層石墨烯,紅色和藍色為氮化硼,綠色光圈示意超導特性結構)
通常,研究超導和絕緣時需要選擇不同的材料。但有一種情況例外,莫特絕緣體是應該分類在常規能帶理論之下的導體,當在特別低溫測量時是絕緣體(英國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莫特,曾在1949年提出絕緣體也能像金屬那樣導電的猜想,直至2005年該猜想由韓國科研人員通過對不能通電的“莫特絕緣體”材料釩氧化物等施以電壓沖擊得以證明)。這個作用歸結于電子和電子的相互作用,在常規能帶理論上沒有被考慮。
此前曾有研究報道,在三層石墨烯結構中發現莫特絕緣體特性。而另有研究成果顯示,石墨烯形成云紋超晶格結構可實現超導。在這兩項研究成果基礎上,此次研究人員將三層石墨烯夾在兩個氮化硼薄片之間,以此形成一種被稱為云紋超晶格的重復循環結構。再利用可達40毫開(或零下452華氏度)的制冷設備將其冷卻,然后通過對該裝置施加不同強度的垂直高壓電場,這種新材料可以實現高溫超導與絕緣狀態的轉換(這里的高溫仍然低于冰點幾百度)。
顯微鏡下的三層石墨烯/氮化硼器件結構示意圖(兩個角度下)
(黃色:金納米觸點,棕色:硅/氧化硅基板,綠色:氮化硼薄片,三層石墨烯封裝于兩個氮化硼薄片之間)
這種新材料對于新型超導材料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平臺,并且證明了制備莫特絕緣體晶體管的可能。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393-y
編譯 YUXI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4461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