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新聞網報道,俄圣彼得堡信息技術、機械和光學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特種納米顆粒,該納米顆粒可在磁場的控制下將止血藥物送達內出血血管損傷處,發揮定點止血的作用。毒理試驗證明,該材料對人體細胞無任何傷害。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學術期刊上。
人體內出血是最常見的創傷死亡原因,搶救的第一要務是快速止血,盡管存在一系列的止血藥物,但最終需采用外科手術方法才能徹底止血。科研人員試圖研發止血針劑,但此前一直未能解決定點凝血這個技術難題。該研究是“研發納米混合止血材料”這個大課題的一部分,科研人員將開展動物實驗及臨床試驗,最終目的是研發可用于人體內出血快速止血的磁控納米藥劑。
就其材料構成,所研發的納米顆粒含有兩種關鍵成份:第一種為凝血酶,凝血酶的作用是與溶解于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發生作用,形成血塊以堵塞血管損傷處;第二種為磁鐵基特種疏松材料,該材料發揮包覆作用承載凝血酶,并可在外部磁場的作用下在人體內定向移動。
磁控納米顆粒的生產有著嚴格的技術要求,首先,其顆粒度不能超過200納米,否則不適于注射;其次,納米顆粒合成過程中不能破壞凝血酶的活性,最后,需采用生物兼容材料。
人體血漿實驗表明,載有凝血酶的磁性納米顆粒具有極低的活性,不會引發血管內血液大面積凝固。靜脈注射進入血管后,納米顆粒在磁場的導引下集中于血管損傷處發揮止血功效,如此時再注射適量的纖維蛋白原,則止血效果更佳。雖然納米顆粒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凝血酶的活性,但采用磁場進行納米顆粒的集中補償了活性的降低。由此,納米顆粒將凝血時間縮短了六倍以上,相應將失血量減少到十五分之一。
來源:科技部網站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283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