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研究財團近日公開發布稱,成均館大學的裴宗郁(音譯)教授團隊開發出一種鐵-鋯金屬催化劑,可將煉鐵工序中產生的合成天然氣轉化為清潔的液體燃料烴類化合物。
合成天然氣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采用費托(Fischer-Tropsch)合成反應,就可以生成烴類化合物。截至目前,為了提高這類反應的效率,主要采用的是鐵催化劑,但是鐵的燒結現象(小粒子凝集成大粒子)會降低反應速度。
研究團隊將鐵與鋯的金屬氧化物混合,由此可以延緩鐵的燒結現象。通常而言,鐵催化劑從反應初期就會緩慢降低反應性,在鐵氧化物形成的6~7nm的中孔(金屬氧化物表面2~50nm的中型氣孔)格子結構內添加氧化鋯,可以提高費托反應的熱穩定性,這種新型催化劑則可以確保反應在60小時以上平穩進行。
裴教授表示,此次研究成果可將地球變暖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輕易轉化為液體燃料,從而替代汽油和柴油,成為全新的動力來源。因此,這項技術的意義重大。
另一方面,此次研究獲得了韓國科學技術通信部,韓國研究財團C1煤氣精煉業務,韓國教育部,韓國研究財團基礎研究業務等方面的鼎力支持。相關成果已經刊載于今年7月27日的化學國際學術期刊《ACS Catalysis》。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690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