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利用細菌來分離稀土元素的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于《環境科學與技術快報》。目前,哈佛的技術開發辦公室已經申請了專利,并積極尋求商業機會。
曾有報道一種細菌可以把金離子轉變為納米粒子
稀土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這些礦石通常與釷等放射性物質伴生在一起,目前采用的分離出他們的方法需要大量的腐蝕性酸和危險化學品。專家指出,當前處理稀土的方法不僅耗時、昂貴而且危險。事實上,據估計,加工一噸稀土將產生約2000噸的有毒廢物。另一方面,長久以來細菌過濾器就被用來從廢水中生物吸附有毒元素或在礦井排水系統中過濾金屬。
研究人員在過去2009-2015年間利用細菌過濾器和低pH值的解決方案分離稀土元素,而沒有用大量的腐蝕性酸和危險化學品。經過大量實驗發現,如果想只分離如銩等重金屬,可以阻斷細菌載體而只使用低pH值溶液。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分離方式,可以利用細菌表面化學性質的不同來分離和回收有用金屬,而且對環境無害。
參考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3767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