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紅色釉不耐高溫,燒制非常困難,行業里自古傳下一句老話“神仙燒窯紅,十窯九不成”。而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年末,國內終于研發出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陶瓷大紅墨水。1月9日,“高穩定包裹鎘硒紅高溫陶瓷大紅噴墨墨水的研制及其產品研發”科技成果見面會在佛山舉辦。
要說這陶瓷大紅墨水到底有多難,可以從縱橫兩個方向說起。
縱向,在明清時期,雖然出現了轟動一時的鈞紅、銅紅、鉛紅、郎窯紅、豇豆紅,特別是鈞紅,呈色雖屬于紅釉范疇,但嚴格說是在具有蛋白石般光澤的青色釉面上,雜以紅色、紫紅色,或深、或淺、或呈斑塊狀、或是放射狀,并非通體紅色。而郎窯紅色彩雖然是最鮮艷的一種,結束了明代以來近二百年紅釉瓷哀落的局面,使我國陶瓷的彩釉裝飾出現了更加繁榮的局面,但有一個關鍵點,是紅色極不穩定,而且紅色達不到大紅。
橫向,陶瓷噴墨打印技術自2008年誕生至今,經過這么多年的技術進步和發展,經過全球陶瓷人的共同努力,陶瓷噴墨技術領域遺留的技術難題已經為數不多,而大紅墨水一直是全球陶瓷人都始終無法攻克的世界性難題。歐洲陶瓷強國作為陶瓷噴墨技術的發源地,此前也一直在尋求攻克“高溫陶瓷大紅墨水”世界難題的方法。但是,由于該項技術研發過程中的關鍵性難題既多且雜,歐洲陶瓷強國也束手無策,無法攻克,但他們也一直在向“大紅墨水”方向努力,直到2015年4-5月份,意大利才有所進展,研發成功“粉紅”墨水。
項目產學研團隊分析所有能發紅色的顏料,確定選出最能發大紅色的“鎘硒紅”作為發色色料;然而鎘硒紅色料發紅色是靠包裹,包裹物在高溫下保護硫硒化鎘不被氧化,能發紅色;但墨水要經噴頭噴出,就一定要磨到2μm以下的細度,磨到如此細,包裹物早就不存在了。
研究方向確定為,必須重新研發一種基礎釉,能二次包裹磨得很細的鎘硒紅色料,使它在燒成的過程中不被氧化。問題變成如何研制具有“二次包裹能力的基礎釉料”;接著再變成如何再與溶劑混合去磨,才能做成真正的墨水……就這樣一步一步找到問題的癥結,經歷無數次失敗后,2015年初夏,終于研制出初步滿意的高溫陶瓷大紅墨水樣品。
此次宏宇集團攜手景德鎮陶瓷學院在世界上率先研制成功“陶瓷高溫大紅墨水”,并成功申報PCT國際專利,標志著中國在陶瓷墨水領域已經居于世界前列。
(粉體圈 作者:郜白)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4090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