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于19日宣布,計劃在兩年內開發出“無負極”設計的新型新能源電池技術,并在2027年底前達到世界領先水準,以大幅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據悉,該技術是在在制造階段取消傳統的負極,待首次充電時才生成鋰金屬負極以釋放更多正極材料空間,以容納更多的鎳、鈷、鋁等正極活性材料,從而有望使電池在同等體積下容量提升25%。以特斯拉Model Y為例,若采用與傳統電池同等體積的無負極電池后,其續航里程將可增加近90英里(約145公里)。而若維持同等續航,電池組則可以縮小體積,有望降低整車成本。此外,由于鎳的成本較高,日本松下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如何降低鎳的使用比例。
傳統鋰電池與無負極電池結構(來源:金羽新能)
值得注意的是,無負極電池技術雖具有高能量密度與低成本的雙重優勢,被業界視為下一代電池進化的關鍵路徑,但也存在易生成鋰枝晶,SEI膜易破裂重組等難題,除了日本松下外,目前寧德時代、比亞迪、中一科技等多家頭部企業都在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如集流體改性、電解液優化、人工 SEI 膜構建、補鋰等,以推進該技術的發展。
粉體圈整理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16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