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阪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利用微芯片激光(MCL)技術高效、經濟制備膠體納米金屬粒子的方法,通過該方法和這些金屬粒子,可以顯著加速催化反應等方面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工業化學與材料期刊(journal Industrial Chemistry & Materials)上。
論文地址:doi:10.1039/D3IM00090G
通過使用MCL,只需要不到通常實驗室表空間的一半
溶液中的金屬納米顆粒(NP)可以通過一種可靠且適應性強的方法來生產,這種方法稱為液體中脈沖激光燒蝕(PLAL)。與化學還原法等傳統金屬納米顆粒制備技術相比,其優點是無需還原化學品、操作簡便、純度高、無需純化過程以及環境工作環境。然而,標準激光源體積龐大且價格昂貴,這給實驗室,尤其是非激光科學實驗室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大阪大學的Hidehiro Sakurai和Yumi Yakiyama教授在意識到這些障礙后,將注意力集中在微芯片激光(MCL技術上。MCL是一種小型、低功率巨脈沖激光系統,其短腔長度小于10毫米,由分子科學研究所(IMS)的Taira小組開發。
使用MCL系統實現Au的PLAL法制備示意圖
在他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MCL用于Au的PLAL法制備,強調了低激光脈沖能量 (0.5mJ)、短脈沖長度 (0.9ns) 和低重復率 (10Hz) 對燒蝕效率的影響。結果表明,MCL具有相當好的燒蝕效率,同時脈沖能量明顯低于傳統的高功率激光器(25mJ/脈沖,12ns 持續時間,10Hz)。并且,MCL系統相對較短的脈沖持續時間可能有助于形成尺寸一致的納米粒子,這些納米粒子被抑制在更小的空化氣泡中快速生長。
編譯整理 YUXI
作者:粉體圈
總閱讀量:601供應信息
采購需求